星期一, 1月 09, 2006

國際觀,是種架橋鋪路的觀念.

遇過越多的橋,就能到越遠的地方
1. 體驗過國際觀的,或許不這麼問:『 這種事怎麼會是這樣 』,為什麼呢? 所謂國際觀的胸懷,是曉得開放式問題足以延伸思考觸角的奧妙,這是觸類旁通的泉源,讓任務時時保有新鮮感的秘方。

2. 胸懷國際觀的,或許不這麼答:『 這種事本來就是這樣 』,怎說呢? 所謂國際觀的看法,是親近各種不一樣的想法的,是留意事情的宏觀面,但不忘從基礎開始著手。

3. 知道國際觀存在的,或許不會硬生生地這麼學:『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』,為什麼呢? 因為國際觀的學習心,是鼓勵把自己當作遨遊知識海域的眾多航行者之一,暢享分享之道才是最樂,也才能啟動讓知識廣博的良性循環,然後可以源源不絕、生生不息。

後記:能和老外聊幾句僅是入門,筆者覺得最重要的是有沒把自己當成一座橋樑,讓老外因我們而分享到,經由這橋樑才能延伸觸及的知識領域、生活經驗、視野景緻;而就因為這橋樑也使得老外給了善意回應,這就叫做國際觀的體驗,也就是胸懷國際觀的交流與分享,真實的、跨民族的共享。

和朋友相交也都可以如此,不是嗎? 此外,雖說從商可以增加體驗國際觀的機會,但其實生活中多方接觸也同樣可以做到。此外,我們也不妨想想,上述體驗對公民素養和法治精神的重要性。(感謝MM的提醒)

Read more!

一隻隻自信滿滿的巨獸.

「不夠不夠,我還想要~」
『 期望過度,讓我們成為一隻隻自信滿滿的巨獸。』

一直以來,大家都在期望別人來配合自己,而不是先期望自己、做好自己,於是乎,生活中工作上總是有人會這麼說:『你並沒有達到我們的期望』、『你是不是可以這樣,而是不是可以不要那樣...』,人為了遮掩自己的本意,讓千變萬化的說詞閃爍在我們的對話之中,就是不直接了當說:『我們何不一起這樣想、這樣做...』,或說『有關這件事,我很想聽聽你的看法』。其實,這幾句話可以是描述相同的事的,只是...用心不同。

前兩句是以發言者為中心,主觀地要求別人配合;後兩句則是以聽話者為立足點,以同理心做出發,尋求共同的看法或者承諾。

此外,所謂『愛之深,責之切』這句話,也經常被我們錯用。這話彷彿給人們一個藉口,一個允許先提出自己的期望,或說先逞個人私慾,不管他人需要否、喜歡否的一個藉口。可曾想過,我們已經仗著這句話,不經意地勉強別人多少次了? 對家人、朋友,還是曾對同儕? 因此,最好把這話留給身旁的第三者,而不是當事人自己來說,比較客觀,也比較不會枉顧他人的感受。

所以,我們是否應該時時先管好自己,做好自己,努力來置換種種期望別人配合自己的想法呢? 該花點時間想想囉!


ps. 幸福密碼


Read more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