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際觀,是種架橋鋪路的觀念.

1. 體驗過國際觀的,或許不這麼問:『 這種事怎麼會是這樣 』,為什麼呢? 所謂國際觀的胸懷,是曉得開放式問題足以延伸思考觸角的奧妙,這是觸類旁通的泉源,讓任務時時保有新鮮感的秘方。
2. 胸懷國際觀的,或許不這麼答:『 這種事本來就是這樣 』,怎說呢? 所謂國際觀的看法,是親近各種不一樣的想法的,是留意事情的宏觀面,但不忘從基礎開始著手。
3. 知道國際觀存在的,或許不會硬生生地這麼學:『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』,為什麼呢? 因為國際觀的學習心,是鼓勵把自己當作遨遊知識海域的眾多航行者之一,暢享分享之道才是最樂,也才能啟動讓知識廣博的良性循環,然後可以源源不絕、生生不息。
後記:能和老外聊幾句僅是入門,筆者覺得最重要的是有沒把自己當成一座橋樑,讓老外因我們而分享到,經由這橋樑才能延伸觸及的知識領域、生活經驗、視野景緻;而就因為這橋樑也使得老外給了善意回應,這就叫做國際觀的體驗,也就是胸懷國際觀的交流與分享,真實的、跨民族的共享。
和朋友相交也都可以如此,不是嗎? 此外,雖說從商可以增加體驗國際觀的機會,但其實生活中多方接觸也同樣可以做到。此外,我們也不妨想想,上述體驗對公民素養和法治精神的重要性。(感謝MM的提醒)
Read more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