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二, 1月 03, 2006

口碑 → 商譽

不懂別裝懂ㄛ,要問
許多企業老闆或經理人搞不懂,為什麼這麼苦心經營還是得不到掌聲或認同。關於這點我會提出以下的觀察,和各位分享。


首先,我們先排除掉多年寒窗中,必要的低能見度沉潛過程,因為這段時間的努力經常是必須不計成本的,不管有沒有掌聲。然而在此之後,就會出現略為籠統但頗具影響力的坊間說法,即指出部份企業主或經理人被評定為"誠信不佳"、"格局不夠"的傳說,當事人可能因此就得不到掌聲和認同,伴隨而來的是人才不跟拼,成不了大事,也錯過了不少職涯中的黃金機會和時光。理論上,除非企業主或經理人針對有效樣本,自行展開大規模意見調查,才有機會找到促成上述結果的具體原因;不過,這恐怕是過於理想的想法,因為理論通但實際卻難為。那麼,或許我們從過程的回顧中,可以捕捉到蛛絲馬跡。所以這裡問到,到底是什麼樣的過程,導致這樣的非官方看法,影響這麼大,這麼久遠呢?

就是口碑,所謂 words of mouth,就是坊間說的口耳相傳。這樣的現象就像是造成電影票房的過程,直接目睹聽聞情節聲光的人覺得感覺好、印象深,於是乎見了家人、朋友就讚嘆加推薦,把消息傳了出去;反之,如果直擊者大不滿意,消息傳了出去就成了票房毒藥,再來的觀眾就越來越少,直到乏人問津。這樣的模式在商業環境中也通,因為舉凡以人集聚成的群體,一同從事的行為都深受此模式影響。所以說,當發現當事人的操守瑕疵或是誠信上給人的疑慮,或目睹企業主或經理人的種種不可愛的行徑之後,開始口耳相傳,於是不可靠、不值得信服、不說真話的對待方式,開始圍繞著當事人。而此時若不詳加探查,當事人實在不容易發現自己就是問題核心,而察覺後也不見得承認其實就是。於是,多半就漸漸成了活化石,供人們引以為借鏡、論定企業成敗的非官方依據,或是拿來當八卦話題的材料。

『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。』這話一點都沒錯,而上述當事人也並非沒有翻身的機會,除了能夠向別人請益、廣納諫言之外,道理很簡單,就是不放棄改進、繼續和自己賽跑,靠長時間的作為證明自己,是經得起考驗的。然後接下來,才有資格看到自己在業界的商譽如何。



Read more!